這次苗栗行要去棗莊之前來到公館鄉,看到路旁指標都寫著"苗栗特色館",想說都沒聽人說過這地方來去逛一逛好了!所以就沿著路牌開過來啦~

 

苗栗特色館    http://cultural.mlc.gov.tw/index.asp
地址:36346苗栗縣公館鄉館南村14鄰館南352號

【開放時間】
 

服務中心傳產館及體驗區:9:00~18:00(全年無休,休館時間另行公告)103年1月28-30日休館
餐廳:11:00~14:00  17:00~20:30(全年無休,休館時間另行公告)103年1月28日休館
苗栗陶瓷博物館:9:00~17:00(週一休館)103年1月30日休館,2月3日(週一)開館

【票價】開放時間全館免費參觀

 
 苗栗特色館原為陸軍維修廠,民國94年以客家意象改建為旅客服務映象園區,民國102年6月更名為「苗栗特色館」。

  本館座落於公館鄉內,面積約2公頃,設有苗栗陶瓷博物館、四方窯、苗栗窯、木炭窯、香茅油、苦茶油和樟腦油展示區,定位為苗栗陶瓷發展及傳統產業之展示館群,提供地方文化、傳統產業、特產、觀光休閒旅遊等綜合服務,帶動地方文化觀光產業發展。

陶瓷 
  苗栗地區盛產黏土、天然氣、煤礦及山林薪柴,清代初期,苗栗竹南、後龍一帶已經有人蓋窯燒磚瓦,日治時期到臺灣光復,苗栗、竹南、公館磚瓦窯業已十分發達,竹南甚至是臺灣三大瓦窯生產地之一。 
  苗栗土礦可耐高溫,燒成容器質地堅硬而且孔隙均勻,適合製作酒甕,釀酒較不易揮發。於是在光復後,公賣局大量採用苗栗產製的酒甕,使苗栗成為臺灣「酒甕的故鄉」。1970年左右,日本人到臺灣找地點合作設廠,生產裝飾陶瓷,則為苗栗寫下「裝飾陶瓷王國」的黃金歲月。 
  之後歷經產業轉型,現在苗栗陶的最大特色是「生活化」與「古樸」,保留傳統客家樸實風格,使今日的陶藝發展成為臺灣的特色產業之一。
樟腦油 
  日治時期,臺灣樟腦產量佔全世界的90%,而臺灣樟腦產量則有95%集中在苗栗地區。早期以銅鑼、三義一帶的樟腦業最為集中,這是因為此區多為樟樹濃密生長的森林,來此開墾者可加以提煉為樟腦油。於是從清道光年間一直到光復後,苗栗樟腦業一片榮景,工廠林立,尤以銅鑼鄉最為密集。但隨著中國及東南亞的化學樟腦油量產逐漸取代天然樟腦油,樟腦工業逐漸沒落。
香茅油 
  日治時期,日人引進香茅草,開啟了苗栗縣香茅草的種植事業。香茅草是種含有香氣和油質的草,提煉出來的油,具有驅蟲、防蚊的效果。民國四十年代,臺灣香茅油產量居世界第一,而苗栗縣的產量則佔全臺的80%,早期因此而致富的人不少,民間還流傳著「一桶香茅油換一棟華宅」的比喻。但到了民國五十七年左右,由於南洋一帶的大量生產及人工合成香料的開發,讓天然香茅油的價格一落千丈。
苦茶油 
  油茶樹適合在900到1200公尺的高海拔地區生長,因此苗栗三義自日治時期就開始栽植油茶樹。等到油茶樹的種子成熟採收後,經日曬、脫殼、粉碎、斧炒、蒸煮、製餅、壓榨、過濾……等繁複步驟製成苦茶油,這種將苦茶籽經壓榨後得到的油品,過去經常是婦女做月子或是胃不好的人用來養生的食用油品,有「東方橄欖油」之稱。



入門口一旁整齊的堆有酒甕,也形成另類的美感~~

 

因為施爸當天到時看到此特色館在草坪,生態池和一些展館都處於整修工程正在進行中,所以陶瓷博物館也沒進去看了,目前看來只傳產館有在運作而已,簡而言之就是只有賣東西的啦~~

不過至少有看到四方窯哦!!!因窯體形狀呈四方形,故有「四方窯」、「角窯」或「方窯」之稱,內部構造分別有燃燒室、窯室、煙囪,中間為窯室、燃燒室則至於窯室兩旁,窯底則有地下煙道,用來連接數公尺外之煙囪排出氣體。


又稱角窯、四角窯、煤炭窯。地基為長方形,倒焰式的窯爐,又因以煤為燃料又稱為「煤炭窯」。而窯爐的排煙道在地下,燃燒時煙會先經由排煙道在從煙囪而出,燒成溫度可以由1120到1250度C,主要是燒製溫度較高的碗盤、耐火磚、磁磚,日治時期時的燃料為煤礦,到了光復後改為重油,四方窯的出現,使台灣的產業脫離中國傳統的影響,是重要的里程碑。

 

 


這座四角窯看來也有快80年的歷史了,這可要好好的保存~~


從窯門走進有種很特別的感覺,如此一磚一瓦的疊出來的立方體實在是滿吸引人的...

窯室內以前就擺滿陶瓷品用1125度高溫在燒...

往下一層還有排煙的煙道設計,個人猜是用熱氣對流的原理讓煙自然排出....了不起.

不過施爸在網路Google四方窯相關歷史和資料時,也同時查到這又和縣劉政鴻英明政績中的其中一樁,實在是不知該說什麼好呢,唉~~真是苦了這些古績丫.

 

苗栗縣府拆古窯遭監院糾正 又花千萬移地重建

低調遷往陶博館 縣民不知挨批

〔記者彭健禮/苗栗報導〕縣府九十八年初拆除後龍鎮四方窯及八卦窯的煙囪,被監察院糾正後,又耗費一千萬餘元公帑,低調移往公館鄉苗栗陶瓷博物館內重建,大多數縣民不知情,連後龍、公館兩地民眾也都驚訝說:「怎麼可能,不是被拆了嗎?」挨批宣傳不足,失去「移地保存」的意義。

縣府國際文化觀光局副局長林彥甫回應,當初規劃在高鐵特定區另覓地點重建保存,但考量維護不易,最後決定遷往陶博館,因兩窯移地保存時,陶博館也正進行重整,去年六月一起辦理開幕。

文觀局:維護不易 才決定遷移

林彥甫說,縣府與苗栗縣陶藝協會合作,已辦理十多堂陶藝研習課程,未來考慮規劃專人導覽解說,讓民眾對苗栗陶窯文化有更深刻的認識。

兩座古窯在陶瓷博物館內的重建,縣府透過公開招標,由具有古蹟修復背景的慶仁營造公司以一千零六十萬元得標,一百年底完工。

陶博館所在地的館南村長黃明祥認為,縣府若要以古窯及陶藝文化帶動地方觀光發展,「真的缺乏宣傳」,如此靜悄悄,誰知道後龍古窯已遷移到公館?且兩座古窯位於不起眼的角落,遊客在館前餐廳吃吃喝喝、買買伴手禮後就離去,「幾乎不會逛到後面」。

重建的窯體 已失古窯原有精神

前「搶救古窯聯盟」召集人鄧淑慧在重建完成後,曾前往參觀,她嘆道,移地重建的窯體充其量只是個「死的標本」,已失去「原蓋窯者的精神」,且古窯脫離了原本歷史脈絡、在地情感,對公館鄉民而言「只不過是一座新窯」。她並表示,曾受委託規劃砌建一座四方窯新窯,僅約需五百萬元。

鄧淑慧說,原本的八卦窯煙囪高約三十公尺,如今僅存約五公尺高,少了過去高聳頂天的氣勢;重建後的四方窯,其核心價值的地下排煙道雖有重現,但窯頂畢竟是採現代工法砌建,太過筆直,缺少了實際蓋窯時考量熱漲冷縮因素應有的傾斜角度。

 

 

就愛強拆!苗栗縣拆古窯 花千萬重建「蓋模型」


記者蔡文淵、游驗慈/苗栗報導

 

苗栗縣政府為了高鐵徵收案,在民國98年不顧文史工作者的反對,硬是拆除具有文化歷史的四方窯和八卦窯煙囪,被監察院糾正後又花1千多萬公帑移到陶瓷博物館重建。完工2年但當地居民卻都不知道,被批評宣傳不足,失去移地保存的意義,又浪費公帑。

 

 

 

5公尺高的紅色八卦窯煙囪,矗立在苗栗公館鄉陶瓷博物館的後方。但是,當地民眾卻不知道,原來八卦窯的煙囪前身位在苗栗後龍鎮的高鐵特定區,5年前被苗栗縣府強制拆除

 

 

 

 

為了保存這項古蹟,當時文史工作者們還阻擋怪手動工,甚至下跪陳情,但古蹟還是變成一堆瓦礫。直到後來遭到監察院糾正,苗栗縣府才又花了1千多萬公帑,低調將古蹟移到陶瓷博物館重建。重建後的四方窯,內部地板採強化玻璃鋪面,可以看到地下排煙通道設計。

 

 

 

不過八卦窯煙囪,卻從原本的57年歷史、高30公尺,變成只剩5公尺高,沒有過去高聳頂天的美感。

 

 

 

 

文史工作者林一方表示:「回饋或是補償歷史價值、存在的事實,讓後面的人知道苗栗縣政府曾經幹了這麼大的蠢事。」

 

 

文史工作者痛批,儘管2座古窯已經重建完工,不過卻失去原本蓋窯者的精神,只是個死的縮小版標本。苗栗縣政府當初強硬拆除古蹟,被監察院糾正後又再花1千多萬重建,引發外界痛批浪費公帑。苗栗縣府文化觀光局解釋,當初考量古蹟維護不容易,才決定遷往陶瓷博物館,未來會考慮專人導覽,讓民眾認識古蹟。

 

 

 

歡迎大家點個給/給個回應給施爸鼓勵鼓勵或加入施爸拍拍寫寫粉絲團~~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施爸 的頭像
    施爸

    施爸拍拍寫寫過生活!!!

    施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