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週我們又跑來宜蘭開發新景點了,這次要去的是鮮少人知道但已開放17年的二結穀倉稻農文化館,這縣定古蹟是全台唯一僅存日式穀倉,建築裏面完整還原80年前稻米各式器具文化變遷,盡可能原汁原味保留,最讓施爸我佩服的是這文化館的運作只單靠社區發展的力量合力維運到今天,進到裏面就像走進時光隧道回到過去哦.

 

二結農會穀倉
地址:宜蘭縣 五結鄉三興村22鄰復興中路22號(二結車站旁)
開放時間:08:30-17:30
休館日: 週一休館,春節(除夕,初一)
票價:門票50元,可抵用餐飲現金50元(限當日)
導覽:1.導覽解說費用:每梯次500元(限20人以下)。 2.接受預約
Email: darj9501680@gmail.com.tw
連絡電話:(03)9600277 9501680
位於蘭陽溪南岸,緊鄰二結車站,居交通要衝的「二結農會穀倉」,建於日治時代昭和五年,至今已有七十多年歷史,在二次大戰期間,負責收購蘭陽溪南岸廣大農業區的稻穀,經過碾米工場的精製後,轉運到台北各地,或經基隆港輸往日本或南洋。但因時代變遷漸走入歷史,不過,建築物典雅造型即樸實風格,仍難掩當年風華。佔地九百多坪的二結榖倉,前身是「利澤簡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內部的空間規劃分成「農會辨事處」、「碾米工場」及「榖倉」,由三部分連接而成的長型空間,其牆面為磚造,倉庫內的木造設備均採最上等的檜木材質,有通風防潮設計,堪稱是當時地方上最新式的建築之一。具有日本殖民時期的建築特色,混合和洋風格的「二結農會穀倉」,據說與「頭城農會穀倉」的建築設計師為同一人。就建築的歷史價值與特殊的空間功能而言,二結穀倉為宜蘭境內僅存的一座穀倉,也是五結鄉歷史最悠久的農業倉庫,其重要性自不待言。
治時代末期,爆發東亞戰爭,日本統治者為控制糧食運用,經常派員到農家調查每家的農地面積、生產量,並計算出每家人口需多少糧食,多出來的稻穀全要繳交出來作為軍糧,二結榖倉將稻穀加工處理後,透過緊鄰的二結火車站運送到基隆、台北,台灣光復後,稻穀改為自由買賣,但農友仍會將農作送抵二結榖倉銷售,榖倉內當時大都仰賴勞力,工人需扛起上百台斤的稻穀上上下下,倉內的勞力市場成為台灣早期農業社會的最佳寫照。昔日的二結榖倉因勞力密集,自然聚集許多攤販,吃點心的員工,商賈們來來往往,形成熱鬧的市集,之後,農業沒落,再加上設備老舊,建築不易補修,二結榖倉過去的風華逐年褪去,直到民國八十二年,五結鄉農會另建新的榖倉,
二結榖倉仍閒置至今。
民國87年宜蘭縣政府召開古蹟評鑑審議會議,決定將縣內僅存的日治時期榖倉建築-五結鄉農會二結榖倉,列入縣定古蹟,二結榖倉的命運出現重要的轉折。


門口有二尊用木頭拼製而成的木頭人歡迎著我們的到來,萱萱和妍妍還學起他們的姿勢~

 

一進門看到的櫃台就是購票處,每個人是50元門票,沒聽錯~~參觀縣定古蹟就是這麼便宜.

 

因為臨近二結車站,所以設計了像火車票式的門票可以讓我們留做記念...從二結到穀倉的平快車哦.

 

服務人員也請我們先選門票所附的飲料,等我們出來就可以直接享用了.....他們跟我們力推金棗茶,想想金棗是宜蘭的特產當然要試試囉.

 

因為二結穀倉緊臨二結車站,所以園區內還示意做了一個二結車站月台,上面還有木頭人裝置藝術著...

 

這二結車站就在旁邊耶,不時聽到火車經過呼呼的聲音,也讓都市俗的她們好好看一看火車的樣子...

 

那施爸我也登上月台來做"等一個人的火車"囉~

 

一旁有一座古物吸引著萱萱和妍妍,一看好像是古早的鐵琴耶,雖然Key都不準了,但敲起來還是很好聽哦~

 

穀倉主體還保留的很完好,最遠方的建築物上有著"工場"字樣...

 

開始來參觀吧~

 

一進到建築物內....強烈給我們的印象就是濃濃的古早味,現在要去看到實實在在真正手工磚造老房子我看只有這兒了....這都是日本人當時留下的智慧和工藝.

 

隨便一個角落擺著的都是古董耶.....木製鼓風機,見證台灣稻米的歷史.

 

在穀倉內看到有做一個玻璃地板,可以穿透到地下看出有一條紅線引導的軌道,這是為什麼呢?

 

看館內牆上圖文說明才知道地上的軌道原本功用是做為運輸米的工具,要自動化才能把大量的米送往這穀倉內,但問題來了,施爸我在想在八十年前要能帶動這軌道是用電作用嗎?當時有電可用了嗎?還是用牛或人力呢?結果施爸我帶著疑問向服務人員討論有一個比較可能的結論......應該是用柴油火車頭的概念來帶動這軌道比較有可能....

 

很聰明的把地板用透明的方式呈現給遊客古早文明文化的遺蹟....

 

再來是可稱作"會呼吸的穀倉"展示空間...來說明古早人的智慧.

 

這個房間的示意當以前稻米大量儲存時因為不透氣而會使米腐敗變質,居然研發出在一定的距離內安置柱狀竹簍(圖中左側)來做為稻米堆的通氣通道,進而把溫度向上排出達到降溫的目的就可更長久的儲存,是不是很聰明呢?在以前沒有冷凍庫的時代....

 

地上的小窗戶也是給稻米同步透氣呼吸的孔...這就是見證歷史丫,鄉親~

 

另一個房間則是在說明台灣食用稻米的歷史,從以前的在來米到日據時代引進的蓬萊米,原來是是這樣丫....

 

另外一間展示間就有趣了,有沒有像是來到一字千金的節目現場呢?就是把中國文字之美展現的一覽無遺,把所有跟米有關的字做了發音和說明在上面,透過按鈕互動即可拼出你想看的國字.

 

想要用米加上什麼字呢?

 

原來米字可以拼出這麼多有意思的字....

 

一樓最後一個房間就是把農村生活的俚語列出跟民眾互動...像這個是"做田看田底,娶某愛看好娘禮(要念台語)",意思就是父母不良,則子女亦惡。「種田看田底」,「娶某看娘禮」。「底」是指土壤。土壤鬆厚色深,田底就肥沃,種植就會豐收。所以「種田看田底」。「禮」在這裡泛指女子的三從四德。龍生龍,鳳生鳳。耗子生子會挖洞。母親身教影響女兒最大,女兒的性格從小養成,要娶媳婦看她母親,就可以知道她女兒的教養,所以「娶某看娘禮」。

 

來到一樓最後方還有一個驚喜,一來到就看到一座有三層樓高的木製碾米機具,經詢問工作人員這些機具因為木造年代久遠無法完好保存到現在,這些都是原址復刻重現當年風華,不過現在在下面看也是很震憾的.

 

原來可以上樓參觀丫,跟著萱萱的腳步往上更近距離的瞧瞧吧..

 

二樓景象....

 

來到最高點三樓,大概可以想像當年是米從剛剛地板下的軌道被送進來,到了此處再垂直往上送到這開始進行碾米的工具,最後送到各室會呼吸的房間來做保存....不過這也是要到現場才能想像的哦.有空來走走吧....

 

由上往一樓看,這木製碾米機好巨大....不虧宜蘭當年也是三大米倉之一....

 

看完了米倉的運作過程,下樓後四週還設計有和稻米相關的物品文物展....如:小朋友有這麼近距離看過稻草人嗎?

 

還有古早農業社會最常把吃不完的食物醃製做成醬菜......這些都是現在求之不得的好東西,最近施爸就有吃過一個純手工做的豆腐乳,發現跟市面上賣的完全不同,市面上多了化合味,這....

 

來到另一端的二樓先展示的這穀倉經由日本人智慧設計在沒有空調冷凍的設備下如何讓他能呼吸來保存如此多量的稻米....

 

就是利用太子樓,氣窗孔和導流板來讓熱氣排出.....冷空氣順勢從下方流入.

木造氣窗口,不過還是老話一句.....這些沒來現場看是無法真正感受這些古老智慧的.

 

這張看板顯示往年歲月的痕跡...

 

二樓空間同時展出日據時代農業社會的文物.....


 

在此先插播一下,如果要來的朋友要有心理準備現場是沒有開冷氣的,因為人不多所以開冷氣也是不環保的,即使我們下午四點多去參觀也是很熱,小悶....所以看完一輪是滿身大汗.

所以大概逛了40分鐘就來到最後一站,展示用米在一年四季可以做成各式加工品,如:年糕,粽子,麻糬,湯圓等等...有放一些珍貴的照片.

 

最後的留言版就開放給到此的遊客說一下感想....不過有一些也是寫著"如果有開冷氣就更好了",哈.....

 

好啦,半天的古早農村文物時光隧道之旅就結束啦....

 

回到外面透透氣,這時候下午五點多是戶外比室內涼爽的哦....

 

因為對面是二結車站,所以園內很有創意的把火車車廂改成公用廁所了...

 

從外部可以再看一次會呼吸的房子的原理.....凸起的就是太子樓.

 

太子樓二側就有透氣窗.

 

最後結束參觀就可以享受50元門票所送的冰涼飲料,也可在這休息一下和工作人員聊聊這邊興盛史......金棗茶真的很好喝,不虧是宜蘭的特產.

 

四週還有他們當地的特產販售,其實是可以順便帶一下,產地就是最新鮮的...

 

在喝飲料休息時突看到斜對角有這麼一個小空間,上面寫著這是當年米倉保險金庫所在,地板也有一塊鐵板註明,所以很多人都會來這個位子坐一下,沾沾財運....那各位朋友信不信由你囉!

 

那小朋友就在此蓋個到此一遊的紀念章,就算結束有意義又有深度的宜蘭農村穀倉之旅~~

若覺得施爸親子旅遊文章,好物介紹內容不錯想持續追蹤...歡迎邀請各位加入FB,一同分享討論~  

親子旅遊農村體驗&好物分享Kids party社團 http://goo.gl/4G2YJX 

施爸拍拍寫寫過生活!!!粉絲團                          http://goo.gl/nv6RtP 

施爸團購福利社團                                             http://goo.gl/DZCLbQ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施爸 的頭像
    施爸

    施爸拍拍寫寫過生活!!!

    施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